【OpenAI】 OpenAI的大瓜,考研人也不能落下
几天前,ChatGPT之父SamAltman还在OpenAI首个开发者日大会上意气风发的带来GPT-4Turbo和GPTs。结果,11月18日,ChatGPT母公司OpenAI官宣,将Altman 开除出公司,即刻生效。
这几天,整个互联网、科技、财经领域都是关于这个瓜的讨论。看似好像离考研人们很远,但管理类联考的考题往往紧贴实事,更何况后面还有复试,所以就想着总结梳理一下这个瓜,给大家增加些素材。
而且,即使不考,光这个瓜的跌宕起伏,我认为也是值得给大家分享的。
ChatGPT背后的母公司是OpenAI这很多人都知道,但是,很多人没有注意到,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,这是非常明确写在官方的公司介绍上的。
整个故事的关键,其实就在这里!OpenAI,他们做人工智能的初衷,是为了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,商业化是次要的。
单身,我们故事的主人公,OpenAI联合创始人,CEO,SamAltman 是一位具有非常激进商业思路和拉投资能力的领导者。如果放在其他企业,这会是非常具有加分项的特点,但放在OpenAI这样一个“非营利组织”却有点“突兀”。
GPT大火,作为创始人之一的SamAltman不可能忽视其商业化的前景,我相信在整个董事会内部,他们之间一定爆发过激烈的冲突,最终导致了董事会这样一封可以算得上是措辞严厉的公告。
声明称,Altman的离职是在董事会进行审议审查后做出的,审查的结论是,他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并不一贯坦诚,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。董事会对他继续领导OpenAI的能力不再有信心。
这个声明发出后,24小时内就有OpenAI的投资人督促董事会撤回该公告,恢复Altman的职位,临时的管理层也确实在推动这个事情。此时Altman以及同时被裁的公司总裁Greg Brockman也给与了积极回应。
至此,事情已经开始向着抽象派行为艺术的方向一路前行无法回头了!
Altman回归OpenAI的谈判,据说在初期非常顺利,他本人也表示自己是最后一次戴访客牌来OpenAI,意思就是很快就会恢复职位的意思。
Altman的要求是——恢复职位,更换董事会成员,公司发表自己无过错的声明。这完全就是一个战场胜利者提出的割地+赔款+重组内阁这样的场景。
据说,董事会在第一轮谈判时同意了这些条件,也同意集体辞职,唯一条件是新的董事会成员需要他们进行评估。
但是很快故事就反转了,OpenAI董事会11月20日下午宣布,聘请原Twitter创始人Emmett Shear担任公司临时CEO,直接把Altman回归的大门关上了!
这下整个OpenAI团队炸了,整个管理层的开始“接龙”——没有员工,OpenAI啥都不是。
随后,更炸裂的剧情来了,总共700多人的OpenAI团队,有大部分员工提交离职,最早的版本是770人中有550人提交,我看到的最新消息是770人中有743人提交离职。
不得不说,这一封请愿信,很适合做英语阅读理解,难度适中。大家有兴趣可以仔细研究一下。
故事还没完,当我们都在吃OpenAI瓜的时候,微软动手了。
两位被OpenAI踢出局的高管——Altman和Brockman被微软邀请加入并且在平台上开始积极互动。
微软一直在积极布局AI,GPT的出现把他们的风头都抢了,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,瞌睡来了枕头。
以下是最新的未经证实的消息:
743名提交离职的OpenAI员工,基本上都会来投奔Altman加入微软;
微软为每一位来投奔的员工准备了丰厚大礼,据说平均达到1000W美元/人,总预算77亿美元。
你以为这个花费很高?要知道这几乎是整个OpenAI的团队,而OpenAI的估值,大约是880亿。
等于说,Altman这一次换东家,直接把微软的资产拉高了将近800亿美金。
赢麻了!
可能有人会问了——听起来形势一片大好啊,怎么微软才涨这么点?要放在大A不得连拉几个停板?
事实上,我们目前所有的剧情,都是建立在Altman这样一个“主角视角”下来谈的,即“主角的想法和行为都是正确的”。
但是在商业社会,保守与激进本身都是中性词,没有对错之分。在GPT并没有真正实现成功商业化之前,你不能说OpenAI董事会开除Altman,放弃激进商业策略这种行为是错误的。同样,你也不能说微软“吃进”了GPT团队后,AI就一定能一骑绝尘并且成功商业化大赚特赚。
一切,还是要以未来的市场结果来说话。
关于这个瓜,目前只吃到了这里,后续如果有什么精彩剧情,我会再给大家更新。
希望大家联考中如果遇到类似话题不懵逼!
我是张砺锋,更多关于管理类专业及职场学历提升的文章,关注+点赞+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