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错过,时机】 有些事,错过了就是错过了
看到这个标题,可能大家会有点奇怪,以为我变身情感专家了!
想多了,只是对于最近接到的几个咨询案例有感而发。
等看完案例,我想你们就能理解我为什么取这个标题了!
作者:张砺锋
链接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63289063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这个周末,砺锋这边有很多同学添加微信做择校咨询。有意思的是,这一波咨询的同学很多都有着共同点——
大龄+目标全日制+考虑职业发展换赛道从0开始。
同学A,年龄35+,体制内工作。因为不喜欢当前的工作,所以想重新考个全日制MBA,然后辞职转型去从事自己喜欢的法律工作。
已经N战考研了(N>3),前三次都上岸后放弃,有因为学费因素,有因为学校上课时间因素。今年第N+1次考研,再次考虑是否要辞职去彻底转型。
同学B,年龄30+,财经类本科专业毕业后,考了个跨专业的研究生,毕业后一直凭借研究生专业从事自由职业,收入还可以,但没有正式企业工作的经验。
希望能够攻读全日制专硕——读博——进高校任教(专科院校也可以),以此获得一个更加“安稳”的工作。
类似这样的咨询,这个周末有好几位。
在这里,我不能说他们的选择是有问题的,人各有志,有的人想去大企业996做社畜升职加薪,有的人就是无所谓薪水做自己喜欢的事,有的则是想寻求一个安稳工作,都可以。
但是这里的问题在于,你在三十多的年纪中,通过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读书,来实现一个从0开始的职业大转弯,这样的选择和你二十出头,大学刚毕业,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就业场景。
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里面的问题——刻舟求剑
作者:张砺锋
链接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63289063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事物本身是变化的,不能为了一个十几年前的理想,而忽视了自身年龄的变化以及当前就业市场的形势。
A同学的问题,我还专门请教了一位律所合伙人,给出的答复是——除非家里有人是律师可以带入门,或者有亲戚是大企业高管可以请他做企业法务,否则毕业后35+的年龄0经验,不存在转型成功的可能性,即使律所要,客户也不敢选。
只有一种可能——小律所专做工伤、交通案件,这种类似于流水线工人一样的岗位,一个月几千块固定工资没有任何上升空间。
这里面的关键其实就是在于年龄,律师、医生、质量、EHS这些工作,都是非常吃经验的工作。越是吃经验饭,越是要从年轻开始做起。因为前期大量的“学徒”一样的工作经验积累,只有年轻人能做,只有年轻人愿意做,公司也只相信年轻人能做的下来!
所以,一旦错过了“年轻攒经验”的阶段,想再转型这些领域,难度并不是一个线性变化的,而是陡然提升!
至于B同学,也是一样的问题,高校任教,最常见的路线就是硕博留校或者博士毕业后应聘,但按照同学的年龄来看,这样一套走下来差不多就四十岁了,同龄的都副教授甚至还有正教授了,你这算......青椒?
在职业发展中,我一直在强调工作履历的重要性。
你的职业规划是否与你的履历所匹配?
你的履历如何支撑你实现职业规划?
为什么是你而不是你的其他竞争者?
单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热情,自己单方面的渴望,这只能感动自己,无法感动冷酷无情的就业市场。
总之,无论是职业发展还是考研,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。
有些事情,年轻时候错过了,真的就是错过了!因为你不再拥有年轻人所拥有的“特权”。
当然,如果你愿意把自己的这些兴趣爱好一直保持下去,逐渐成长为一名斜杠青年,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向。
比如我见过小机构的销售,同样是对法律感兴趣,逐渐参与到公司法务工作,后面开始给一些同业小机构兼职做咨询。
我也见过无法在高校任教,但在工作的同时通过一些机构做企培,慢慢开始与一些高校老师同台讲课。
职场人考研,千万不要冲动意气用事,通过读书期间与同学的交流,慢慢调整修正自己的职业目标,这是我一直鼓励的,也是“非全日制”这个项目最大的价值。
考研报名最后一天,大家任何择校择专业的问题,欢迎来咨询。
以上
关注张砺锋,了解职场学历提升的所有维度
临近考试报名,还在择校方面犹豫不决,欢迎私信个性化咨询